“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是目前我国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
在我国“双碳”背景下,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2022年中国研究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增设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以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前三届大赛分别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东北林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承办,共征集参赛项目7,305项,来自国内外562家培养单位的师生共计42,999人参赛。
2025年第四届大赛由我校承办,现将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主办单位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赛
承办单位
沈阳化工大学
联合承办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辽宁碳排放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化工大学能源化工装备有限公司等
支持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厅、共青团辽宁省委
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铁西区人民政府
校赛
承办部门
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化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二、校赛参赛对象和方式
1.参赛对象:我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联合培养学生)、获得我校研究生攻读资格已毕业的本科生(需提供录取证明)均可参赛。
2.参赛方式:参赛选手须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学院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在专家命题赛道中,每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学院组队参赛;在企业命题赛道中不设报名限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需求自由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学院作为队伍的参赛学院。
3.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参赛队伍所属培养学院的正式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队伍不超过3支。
4.作品提交: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提交创新计划书(模板见附件1)。
三、赛道与作品说明
赛道说明
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赛题说明详见附件2)或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专家命题赛道
赛道 |
序号 |
主题 |
赛道一: 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
1 |
水处理工艺的碳减排及能量回收技术 |
2 |
土壤固碳增汇与农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治理技术 |
3 |
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赛道二: 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
4 |
金属资源的回收及循环利用 |
5 |
油气资源开发耦合碳捕集封存创新技术 |
6 |
绿色氢能的高效低成本获取与利用技术 |
7 |
CO2价值循环利用之催化转化技术 |
8 |
基于减碳节能的光充储集成式电池设计 |
9 |
火力发电碳捕集能耗分析与碳泄露检测 |
10 |
激光约束核聚变固体激光增益介质制备技术 |
11 |
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与一体化转化利用 |
赛道三: 双碳+电子、信息与大数据 |
12 |
绿色低碳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
13 |
绿色高效大规模预训练AI技术 |
14 |
提升5G基站功率放大器效率减少碳排放关键技术 |
15 |
多模式能量采集与管理技术 |
16 |
碳排放、碳汇的计量监测应用及解决方案 |
17 |
城镇低碳智慧供热(供冷)技术 |
18 |
新能源系统智慧运维 |
赛道四: 双碳+设计与制造 |
19 |
绿色建筑(室内)与智慧科技 |
20 |
低碳制造 |
21 |
构筑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线 |
22 |
面向制冷系统节能低碳的新型装备设计与开发 |
赛道五: 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
23 |
超特大城市脱碳技术与路径选择 |
24 |
城市低碳建筑能源数字化转型技术 |
25 |
面向双碳目标的纺织服装企业技术、产业链联动及社会责任履行 |
26 |
双碳战略与智能交通 |
赛道六: 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
27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28 |
碳金融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29 |
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治理机制创新 |
30 |
未来碳市场与人类生产生活 |
赛道七: 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
31 |
种植业绿色生产和农产品低碳加工 |
32 |
养殖业减排降碳与产品设计 |
33 |
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治理方法 |
34 |
农机节能减排与农业信息化技术 |
35 |
农业减排固碳的支撑体系 |
赛道八: 双碳+工程热化学 |
36 |
热化学反应过程碳减排 |
37 |
工业过程化石碳替代 |
38 |
绿色低碳工程热化学 |
39 |
资源循环工程热化学 |
40 |
CCUS与前沿工程热化学 |
作品要求
作品须契合“智慧双碳,创享未来”这一主题,围绕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及计量体系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工程热化学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
四、校赛赛程安排
2025年8月31日
校赛参赛作品提交截至
2025年9月1日—7日
校赛筛选、答辩
2025年9月8日—15月
国赛项目选拔、培育
2025年9月15日
国赛报名截至
2025年9月19日
国赛作品提交截至
2025年11月7-9日
在我校举行国赛决赛
五、奖项设置
对参与作品设置国赛和校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
六、其他事宜
大赛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